12月6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、財政稅務學院、勞動經濟學院開課
上課時間:2020年12月6日(9:00-4:30)
上課地點:在線授課(騰訊會議)
講授課程:《計量經濟學》
授課老師:毛宇飛(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講師)
參考教材:暫無
師資簡介:
一、學習經歷
2015.9-2018.6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經濟學博士
2013.9-2015.6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統計學碩士
2009.9-2013.6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學士
二、工作經歷
2018.7至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教師
三、科學研究
(一)科研項目
2015年至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課題,《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季度分析》,主要參與者。
2016年-2018年澳門特區行政公職局課題,《澳門公職人員薪酬制度研究》、《澳門特區政府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研究》,主要參與者。
2015年-2018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課題,《公務員與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比較—基于簡易職位評價法》,主要參與者。
2016年6月-12月國家統計局《2015年全國1%抽樣人口調查數據分析》課題,《就業、未就業人口狀況及勞動參與率預測研究》,主要參與者。
2015年5月-10月國際勞工組織課題,《中國非標準就業研究》,主要參與者。
2014年-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,《市民化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選擇與收入差距研究》,主要參與者。
2012年-201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,《林改背景下林農勞動力配置的驅動因素分析》,項目主持人。
(二)發表論文
毛宇飛,曾湘泉,胡文馨.《互聯網使用能否減小性別工資差距?——基于CFPS數據的經驗分析》.《財經研究》2018年第7期。
毛宇飛,曾湘泉.《高績效HRM實踐能否減少雇員的離職傾向?——基于新經濟行業與傳統行業的對比》.《經濟管理》2017年第10期。
耿林,毛宇飛.《中國就業景氣指數的構建、預測及就業形勢判斷——基于網絡招聘大數據的研究》.《中國人民大學學報》2017年第6期。
毛宇飛,曾湘泉.《互聯網使用是否促進了女性就業——基于CGSS數據的經驗分析》.《經濟學動態》2017年第6期。
毛宇飛.《區域經濟增長的新視角:互聯網普及與異質性人力資本》.《現代管理科學》2017年第6期。
李燁,毛宇飛.勞動力轉移、產業結構與城鄉收入差距內在作用機制研究[J].《青海社會科學》2017年第4期。
曾湘泉,毛宇飛.我國就業市場新特點、新變化、新趨勢[N].北京日報,2017年2月13日。
毛宇飛,李燁.《互聯網與人力資本:現代農業經濟增長的新引擎——基于我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》.《農村經濟》2016年第6期。
毛宇飛,李偉.《基于Logistic模型的寧夏優質枸杞購買意愿影響因素研究》.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》2015年第6期。
李偉,毛宇飛.《人力資本對西北民族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》.《北方民族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》2015年第2期。
(三)會議論文
MaoYufei,ZengXiangquan,WangWen.“DoesInternetUseReducetheIncomeGapbetweenUrbanResidentsandMigrants?EvidencefromCGSSData”.SustainableUrbanandRegionalDevelopment——ResearchandPolicyChallengesfortheAsia-PacificRim,Beijing,China,9-10December2017.
MaoYufei,ZengXiangquan.“CanHigh-performanceHRMPracticesReduceEmployees’TurnoverBehavior?——basedontheComparisonbetweenNew-economicIndustriesandTraditionalIndustries”.The9thAsianRegionalCongressoftheInternationalLaborandEmploymentRelationsAssociation,Beijing,China,1-3December2016.
毛宇飛,胡文馨,曾湘泉.《上網能使人幸福嗎——經驗分析和影響機制》,第三屆勞動經濟學年會,首都經濟貿易大學,2018年10月.
毛宇飛,曾湘泉,?;哿?《互聯網使用、就業決策與就業質量——基于CGSS數據的經驗證據》,第二屆勞動經濟學年會,浙江大學,2017年12月.
毛宇飛,曾湘泉.《什么樣的HR會成為創業者?——基于創業能力和發展空間視角的實證研究》,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博士后交流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,中國人民大學,2017年11月.
毛宇飛,曾湘泉.《互聯網使用能否減小性別工資差距?——基于CFPS數據的經驗分析》,中國勞動科學教育分會年會優秀論文獎,山西財經大學,2017年9月.
毛宇飛,曾湘泉.《互聯網使用如何影響城鎮職工與農民工的收入差距?——來自CGSS數據的經驗證據》,中國“區域科學與城市經濟前沿”青年學者及研究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三等獎,上海財經大學,2017年7月.
毛宇飛,曾湘泉.《互聯網使用是否促進了女性就業——基于CGSS數據的經驗分析》,首屆勞動經濟學年會優秀論文獎,中國人民大學,2016年12月.
毛宇飛,曾湘泉.《高績效HRM實踐能否減少雇員的離職傾向?——基于新經濟行業與傳統行業的對比》,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博士后交流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,中國人民大學,2016年10月.
四、獲得榮譽
北京市2018屆優秀畢業生
研究生國家獎學金
中國人民大學“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獎學金”
中國人民大學“三好學生”、“優秀研究生干部”
中國人民大學“華為獎學金”
本科生國家獎學金
北京市2013屆優秀畢業生
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“優秀黨支部書記”
國慶60周年慶?;顒印爸驹刚呦冗M個人”
院校介紹(學院簡介):
金融學院:
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緊緊圍繞中國和首都金融業發展需要,培養經濟理論基礎扎實、金融專業技能過硬,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、創新型金融人才,服務北京“四個中心”建設。
自1978年建立金融專業以來,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科已經走過了40多年卓有成效的發展歷程。目前,金融學院設有金融學、金融學(國際金融英文班)、金融工程、保險學(保險精算)和投資學五個本科專業和方向,擁有金融學碩士、博士學位授予權,金融專業碩士、保險專業碩士授予權,開設量化金融專碩方向。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科是北京市重點學科,金融學專業被評為北京市品牌專業和北京市特色專業,金融學院被認定為北京市金融人才培養支持基地。2017年,金融學專業成功入選北京市一流專業建設。
金融學院擁有一支學識淵博、治學嚴謹、素質優良、勇于創新的師資隊伍。學院現有教職工70人,其中教授12人,副教授20人,在國外知名高校獲得學位10人,專職教師中85%具有博士學位。師資隊伍中,有國家“萬人計劃”青年拔尖人才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、北京市長城學者、北京市學科帶頭人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等。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對持續提升教學質量、開展教育創新和科研創新、推動學科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金融學院有在校全日制本、碩、博學生1370余人。金融學院與中國工商銀行、中國人壽保險、中信證券等數十家金融機構簽署協議,建立教學實習基地,為學生搭建了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發展平臺。金融學院與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等國的大學進行合作辦學,通過2+2、3+1、短期訪問等多種培養模式,擴大學生國際交流,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。金融學院各專業招生分數和畢業生就業率長期在學校中名列前茅,畢業生都一直保持著95%以上的就業簽約率。至今,金融學院已經培養研究生、本科生6000余人,為金融系統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。
財政學院:
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前身為原北京財貿學院財政系,于1978年成立。1995年6月原北京財貿學院與原北京經濟學院合并、組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時轉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政系。2006年10月,在原財政系基礎上成立財政稅務學院,并聘請北京市原常務副市長翟鴻祥為名譽院長。
學院下設財政系、稅務系、資產評估系,有財政學、稅務(含注冊稅務師)、資產評估(注冊資產評估師)三個本科專業,擁有財政學(學術)碩士點和博士點,擁有稅務碩士和資產評估碩士兩個專業碩士點,形成了本科生、碩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多層次、高水平的教育結構。目前在校本科生近700人,碩士研究生200余人,博士生33人。
學院現有教職工55名,其中專任教師45名。教師中教授及副教授27名,占全部教師60%;具有博士學位及在讀博士41人,占全部教師91.11%。師資隊伍結構合理,年富力強,具有較強的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。
財政稅務學院在長期辦學實踐中,形成了應用型、復合型高水平人才培養模式。理論聯系實際,注重實踐教學。培養學生既有較為寬厚的理論基礎又掌握較為實用的專業技能,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。財政稅務學院招生與就業一直呈現良好態勢,得到了社會認同。招生錄取分數連續多年位列全校前列,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%以上。
勞動經濟學院:
勞動經濟學院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的勞動科學教學與研究基地。60多年來,學院一直保持著國內領先地位,并從原來的一個專業逐漸成長為包含三個學科門類、七大專業、本碩博學位授予點齊全的國家重點學科。
在過去的數十年里,我們立足北京、面向全國,獲批近百項國家重大、重點和其他科研項目,為社會培養輸送了一萬多名畢業生,其中不少已經成為黨政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的重要領導或骨干專家,在國家政治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“保持國內領先地位,爭創國際知名學科”是我們當今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努力方向。目前,學院擁有一支規模適當、結構合理,教學科研水平高、奉獻精神強的師資隊伍。學院與北美、歐洲、亞洲的二十多所著名大學與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交流與合作關系,為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力奠定了基礎。